城市更新,一头系着城市的发展脉络,一头牵着百姓的民生福祉。在静安、杨浦召开的市民圆桌会上,规划设计师、社区工作者、青年学生等积极献计献策,分享对宜居、韧性、智慧城市的期盼和见解。
近年来,上海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取得积极进展,但仍有不少需要优化的地方。如,部分无障碍设施未按标准建设,像无障碍厕所门口台阶、门宽不足;设施设计缺乏系统性与人性化,残障人士出行时常因寻找坡道而绕远路,甚至会遭遇死路;后续管理维护缺位,盲道被阻挡的现象屡见不鲜。
建议:在“十五五”期间,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规范。在设计方案审查环节,明确新建、改建、扩建项目包含无障碍专篇,由专家或专业机构审查把关。在竣工验收阶段,实施无障碍专项验收,借鉴其他城市经验,由第三方出具详细的“体验式验收报告”。在后续管理维护方面,明确各类设施产权人、使用人、管理人的维护责任并予以公示,同步纳入城市网格化管理,建立公众举报平台,加大对损坏、占用设施行为的发现和处罚力度。 建议人 王森
黄浦江两岸的工业遗存,承载着厚重工业历史与独特建筑设计巧思,是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的宝贵财富,但开发利用形式单一,历史文化价值有待进一步释放。如,杨浦滨江的绿之丘,原为上海海烟机修厂仓库,游客多为景观打卡,鲜有关注其工业历史、改造巧思,既浪费历史价值,商业带动也难持久。
建议:在“十五五”期间,加强对工业遗产的保护管理及活化利用,推动产业转型和城市更新协同发展。依托旧厂房空间改造配资门户资讯,丰富工业遗存展陈方式,让“老故事”会说话、能互动。同时,借助“十五五”期间上海工业博物馆建成开放的契机,深入挖掘工业文化,开发专属文创产品,开展主题文化活动等,更好展示上海工业文明和工业发展。 建议人 杨红美
配多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